中价协 2025 年四大战略布局加速行业变革:立法、数据、节能与标准重构
发布时间:2025-04-25 人浏览
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(中价协)2025 年工作安排正式发布,围绕 “规范化、数据化、绿色化” 三大核心方向,推出四项标志性举措:推进《工程造价管理条例》立法研究、修订咨询统计调查制度、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成本效益分析、搭建全国造价数据交易平台。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工程造价行业将迎来制度重塑、数据赋能、绿色转型的深度变革,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。
《工程造价管理条例》立法研究被列为 2025 年首要任务。中价协将联合地方协会及行业专家,系统梳理现行法规与市场需求的矛盾点,重点解决计价依据不统一、咨询服务标准缺失、工程款拖欠等行业痛点。这一立法进程已在地方层面积累丰富实践:
湖北省正推进《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条例》立法,计划将政府投资项目造价控制、咨询企业信用监管等纳入法规框架;
湖南省2021 年启动立法调研,重点关注造价纠纷调解机制与行业自律规范。
国家层面立法将整合地方经验,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法律体系,预计 2025 年完成草案编制,为行业提供统一的制度准绳。
中价协将搭建造价数据交易平台,破解行业 “数据孤岛” 难题。平台将实现三大功能:
数据标准化:统一工程指标、材料价格、案例库等数据格式,对接广联达指标网、造价通等现有平台;
交易市场化:建立数据质量认证与交易规则,企业可通过平台共享数据并获取收益,预计初期覆盖3000 + 企业数据资源;
决策智能化:利用 AI 分析价格波动、成本趋势,生成动态造价指数,为政府投资评审、企业投标提供精准参考。
平台建设已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,计划 2025 年完成首期功能模块开发,推动行业从 “经验定价” 向 “数据定价” 转型。
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成本效益分析课题将聚焦政策落地难、改造成本高、收益周期长三大瓶颈。中价协将联合科研机构,构建 “技术 - 经济 - 碳效益” 评估模型,重点研究:
光伏建筑一体化(BIPV):如中国建研院改造项目通过光伏幕墙实现年碳减排 192 吨,投资回收期仅 6.5 年;
老旧小区改造:太原市 18 万户居民改造后户均温度提升 3-4℃,年节约供暖成本近 1 亿元;
碳预算管理:探索将改造成本纳入区域碳市场交易,打通 “节能降碳 - 经济收益” 转化链条。
课题成果将形成行业指南,助力地方政府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,预计撬动万亿级节能改造市场。
统计制度升级:修订《工程造价咨询统计调查制度》,新增BIM 应用率、碳成本占比、数字化工具投入等指标,精准反映行业转型成效;
信用评价改革:将数据平台应用、节能改造服务能力纳入企业信用评分,最高可加 5 分;
国际标准输出:筹备 2027 年亚太区工料测量师协会(PAQS)国际会议,推动中国造价标准与国际接轨。
企业转型:中小造价企业需加快BIM、AI 工具应用,布局节能改造咨询,否则将面临市场淘汰;
人才需求:具备 “造价 + 节能 + 数据” 复合能力的工程师缺口预计达80 万,中价协将推出 “造价工程师职业能力标准” 并举办技能大赛;
政策协同:立法、数据、节能三大任务与国家 “双碳” 目标、数字化转型战略深度契合,预计带动建筑业碳排放减少 8%。
结语
中价协 2025 年战略布局勾勒出工程造价行业的 “新基建” 蓝图:以立法规范市场秩序,以数据重塑服务模式,以节能激活绿色动能。这场变革不仅关乎行业生存,更将成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。企业需把握政策窗口期,在数字化与绿色化浪潮中抢占先机,共同推动行业向 “智能、低碳、高效” 跃迁。